拟古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祗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
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
祗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
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
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
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
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卮。
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奢华宴会上的场景,通过强烈的今昔对比,揭示了人世间的悲欢无常。
开篇用"高堂绮席""金芙蓉"等华丽辞藻,勾勒出宴会热闹奢靡的画面:宾客们衣冠楚楚,歌女妆容精致,乐师弹奏着精美的乐器。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人们只听见欢快的乐曲声,却听不懂音乐里蕴含的哀愁。
接着笔锋一转,用"青冢魂""秋雁归"的凄美意象,暗示这些乐曲其实在诉说古代昭君出塞的悲情故事。想象当年昭君离开玉门关时,泪水打湿琴弦的场面,与眼前觥筹交错的欢乐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四句尤为深刻:弹琴的人得到华丽的赏赐(锦缠头),听曲的人举着金杯畅饮。人们只顾当下享乐,完全不在意这些音乐背后承载的千古哀愁。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正是诗人想要批判的社会现象。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一场看似普通的宴会,揭示了人类永恒的矛盾:我们常常在欢声笑语中,对他人(乃至历史)的痛苦视而不见。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洞察,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毛直方
毛直方(生卒年不详,约1279年前后在世),字静可,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咸淳九年(1273)以周礼领乡荐,入元后不仕,优游闾里,授徒讲学。及科举制重兴,郡内以明经擢进士第者,多出其门。省府上其名,始被一命,得教授致仕,半俸终其身。所编有《诗学大成》、《诗宗群玉府》三十卷,所著有《冶灵稿》四卷、《聊复轩斐稿》二十卷。《元诗选·三集》录其诗二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