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即将退休归隐的太守李伯质的赠别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赏。
前两句说李伯质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思乡之情已经飞回了湖北老家(蕲黄指湖北蕲春、黄冈一带)。这里用"频驰乞退章"展现他急流勇退的决心,"天涯归梦"则生动描绘了游子思乡的迫切。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赞美李伯质的为官之道:像王羲之(右军)一样淡泊名利,像韩愈(吏部)被贬潮州仍坚守正道。用江南的莼菜比喻他思念故乡的闲适生活,用"甘棠"典故称赞他留下惠政。这些典故用得自然贴切,既显学识又不晦涩。
最后两句是温馨约定:早就羡慕你家乡的南山(南天柱),等你去职后,我要去你住过的草堂拜访。这里既有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含对他清高人品的肯定。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话家常般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通过日常细节和历史典故的结合,既写出了退休官员的思乡之情,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功成身退"的理想境界,读来亲切自然又意味深长。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