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翁顺卿宪史

读书读律已称贤,孝友尤闻远迩传。
方喜故园归栗里,还愁沧海变桑田。
多登乌府三千日,梦熟黄粱五十年。
愧我平生曾识面,欲携鸡絮酹新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一位名叫翁顺卿的官员朋友。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敬重和惋惜之情。

首联说翁顺卿既精通诗书又熟悉法律,是位德才兼备的人,他的孝顺友爱远近闻名。这里用"读书读律"展现逝者的学识修养,"孝友"则突出他的人品。

颔联用对比手法:前句写作者原本为朋友退休还乡("栗里"借指故乡)感到高兴,后句却突然转折,哀叹世事无常("沧海桑田"的典故),朋友突然离世。这种情绪转折增强了惋惜之情。

颈联通过数字具体化:说朋友在御史衙门("乌府")工作了三千多天,可人生就像黄粱一梦般短暂。这里用"黄粱梦"的典故,暗指人生短暂、富贵无常。

尾联最动人:作者惭愧自己虽然认识逝者,却没能深交,现在只能带着祭品("鸡絮"指简单的祭品)到新坟前祭奠。这种遗憾之情让悼念更显真挚。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三千日""五十年"这样具体的数字,以及"黄粱梦"这样通俗的典故,让感情表达既含蓄又深刻。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认识却不够了解"的遗憾,这种情感在现代人际交往中也很常见,容易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