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机宜 其一

侵晓同穿紫翠寒,轻云随步去仍还。
谁言滨海无多地,著得擎天有底山。
空阔望中愁目短,险巇历尽觉心顽。
石田樵汲真堪絬,岂惜疏茅结一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壮美与人生感悟的交融。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天刚亮就出发,穿过雾气缭绕的紫色山岚,轻云像伙伴一样跟着脚步时聚时散。这里用"紫翠寒"形容晨雾中的山林色彩,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是核心感悟:谁说海边没有雄伟高山?眼前这座山就像能撑起天空的巨柱。站在开阔处远眺反而觉得视野不够,但走完险峻山路后,内心却变得坚韧起来。这里用"擎天有底山"的夸张手法,突出山势的雄伟震撼。

最后两句表达隐居愿望:山间有石头垒的田地,能打柴取水,这样的生活多自在,哪怕搭个茅草屋也心甘情愿。诗人通过登山体验,流露出对简朴山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登山过程与人生感悟自然结合——看山时觉得壮阔,走山路锻炼心志,最终领悟到简单生活的真谛。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把云写成会跟随的伙伴,把高山比作撑天柱,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