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折柳寄情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和军中音信稀少的无奈。

开头两句写清晨女子推开小楼的窗户,看到杨柳轻柔摇曳的景象。"启曙扉"暗示她早早醒来,暗示心事重重。"依依"二字既写柳枝轻柔,也暗含女子对爱人的依恋之情。

三四句通过黄莺啼叫和柳条变绿,点明时节已从冬天转入春天。这里用"知岁隔"和"识春归"暗示女子意识到与爱人分别已久,春天又来了却仍未团聚。

五六句用露珠凝结在柳叶上,像女子含愁的黛眉;风吹柳絮乱舞,像她纷乱的衣衫。这两句把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巧妙融合,用柳叶柳絮来比喻女子的愁容和心绪不宁。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女子折下柳枝想寄给远方的爱人,却叹息军中书信实在太少。"攀折聊将寄"的"聊"字透露出无奈,明知寄不到也要折,更显思念之深。"音信稀"三字道尽古代军属的苦楚,与爱人相隔千里却难通音讯。

全诗以柳寄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女子内心世界,语言清新自然却情感深沉,把春日相思写得既含蓄又动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希望渺茫却仍要寄托思念的执着,让读者感受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创伤。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