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辞官回乡的故事,用简单生动的画面传递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前两句说主人公主动辞去官职("印绶"象征权力),回到家乡田园("园庐")。"玉局髯仙"用美玉般的棋局和长须老者的形象,描绘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暗示他找回了真实的自我。
后两句揭示深层含义:虽然人在田园,但心中依然装着治国方略("经济"指经世济民之策)。"谏牍注元符"用提建议的奏章和重要文书作比喻,说明真正的智者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持着对社会的责任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平衡的智慧——既追求心灵自由,又不忘社会责任。通过"辞官"与"献策"的对比,展现了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境界,对现代人处理事业与生活的关系也有启发。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