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

章江西带郡楼斜,金碧参差焕晓霞。
帝子珠帘捲秋水,王孙铜狄怅龙沙。
人经白社风犹古,客过松门发已华。
我欲乘风问萧史,千年鸾鹤属谁家。

现代解析

这首《南昌》描绘了江西南昌的景色和历史沧桑,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章江(赣江)像一条带子绕过南昌城,城楼在晨光中显得金碧辉煌。这里用"金碧参差"形容阳光照射下建筑的绚丽多彩。

中间四句转入怀古:诗人想到古代南昌曾是帝王将相活动的地方("帝子""王孙"),如今却只剩历史遗迹。通过"白社"(文人雅集之地)和"松门"(可能指城门)的意象,暗示虽然物是人非,但这里仍保留着古代的文风。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想效仿传说中的仙人萧史(擅长吹箫,后成仙),追问千年之后这些美好的事物("鸾鹤"象征祥瑞)最终会属于谁。这其实是在感叹繁华易逝,人生短暂。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将南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以及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渺小。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