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日药山招同敬身西林集湖舫分得人字

平湖清霁碧无尘,来作遨头也快人。
试挈樱桃蛮榼小,更烹槐火石泉新。
鬓丝似我追今昔,山色如君忘主宾。
尚惜三潭凉月好,不教回棹采香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湖上泛舟的惬意场景,充满了闲适雅致的生活情趣。

前四句写景叙事:雨后初晴的湖面碧蓝如洗,诗人与友人乘船游玩心情舒畅。他们带着小巧的樱桃食盒,用新取的泉水煮茶,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看到自己斑白的鬓发,感叹时光流逝;而眼前青翠的山色又让他忘却主客之分,完全沉醉在自然美景中。最后两句尤为巧妙:明明已经准备返航,却因贪恋三潭映月的凉夜美景,临时改变主意要继续采莼菜,这种率性的决定更显出游玩的尽兴。

全诗通过"清霁碧波""槐火石泉""三潭凉月"等清新意象,将自然美景与文人雅趣完美融合,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俗的闲适之乐。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