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万履安下第归明州四首 其四

礼称重其死,余生殊味寡。
内亏罔极义,外负金石雅。
自献七见则,饮泣辇毂下。
君来颇复同,报罢惜董贾。
起舞春风颠,侘傺空自写。
区区将母情,尔我一致也。
水西丈室地,会有比肩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落榜考生的复杂心情,既自责又无奈,最后在亲情中找到慰藉。

开头四句说:传统礼仪重视孝道("重其死"指重视父母身后事),但自己活着却没能尽孝("余生殊味寡")。既没做到对父母的大恩回报("内亏罔极义"),也没能实现自己立下的金石般坚定的誓言(考取功名)。

中间六句具体描写考试失败:七次参加科举("七见则"指七年一次的考试),在京城("辇毂下")暗自流泪。朋友(万履安)也遭遇相同命运,像汉代董仲舒、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也被淘汰。只能借酒消愁("起舞春风颠"),在春风中醉舞发泄,但内心依然空虚苦闷("侘傺空自写")。

最后四句转向温暖:虽然功名无成,但你我都有孝顺母亲的心("区区将母情")。相信在水西的家中("丈室地"指简陋居所),终会有理解我们的知音("比肩者")。

全诗亮点在于:
1. 真实展现古代读书人科举失败后的心理挣扎
2. 用董仲舒、贾谊的典故说明怀才不遇自古有之
3. 结尾从痛苦中升华,用亲情和友情化解失意
4. "起舞春风颠"这个画面既心酸又洒脱,生动传神

本质上这是首安慰落第朋友的赠别诗,告诉对方:考试失败不代表人生失败,回家还有母亲的爱和朋友的懂得。这种对功名看透后的豁达,在今天仍有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