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久别重逢又即将分离的复杂情感,以及用竹子屏风寄托君子情谊的深意。
前四句写现实场景:四年未见的朋友好不容易相聚,转眼又要分别。诗人送了一幅墨竹屏风作为礼物,因为竹子象征君子品格,暗含对朋友高尚情操的赞美。这里"君子节"既指竹子本身的节状外形,也暗喻人的气节。
中间两句突然转向时间流逝的感慨:岁月像流水一样拦不住,那屏风上的竹子虽然永远挺拔("玉立"指竹子像玉一样光洁直立),却只能孤独地留在山影里。这里用竹子"空立"的画面,暗指两人终究要分离的现实。
最后两句是殷切叮嘱:希望彼此不要相忘,能时常托风儿捎个信。古人认为风能传递思念,就像现代人说"风儿会带去我的问候"一样,充满诗意。
全诗妙在把送屏风这件小事写得情意绵长:竹子屏风既是实物礼物,又是友谊的象征;既赞美对方品格,又寄托别后思念。短短八句,把重逢的欢喜、离别的惆怅、对友情的珍重都自然融合在一起,读来真挚动人。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