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龙阳古昔惟荒野,石险山深甲天下。
始闻魏将征蜀时,阁道通行有来者(中缺)。
缘崖傍涧萦居止,风景宁将他郡比。
地稀平陆少稻梁,菽麦荞糜而已矣。
此土瘠薄不出谷,税廪不踰三百斛。
我朝设官屯戍兵,供亿常于左绵督(下缺)。

现代解析

这首《民谣》用大白话描绘了古代龙阳(今湖南汉寿一带)的贫瘠环境和百姓生活,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穷山恶水变要塞
开头用"荒野""石险山深"形容这里原本是无人问津的险地,直到三国魏国攻打蜀国时修了栈道才有人来。就像现在突然通了高速公路的偏远山区,一下子有了战略价值。

2. 山民生存智慧
老百姓像蜘蛛一样沿着悬崖溪流建房子("缘崖傍涧萦居止"),种不了水稻就种杂粮(豆子、麦子、荞麦)。这种"靠山吃山"的生存方式,和现在云贵山区种土豆、高原地区种青稞是一个道理。

3. 税收背后的辛酸
最后点出关键:土地太贫瘠,全年税收还不到三百斛粮食(约合现代1.5万斤)。但朝廷照样派兵驻守,军粮还要从隔壁绵阳调拨。这就像现在某些贫困县,财政收入养不起公务员,需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明明在说穷山沟的苦日子,却用"风景宁将他郡比"这种反话,透出山里人的倔强。就像现在山区老乡常说"我们这儿空气好",其实是苦中作乐的智慧。通过税收数字和军队供给的细节,暗戳戳吐槽了古代"形式主义戍边"的问题,堪称古代版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