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举国欢庆的和谐景象,展现了盛世之下官民同乐的美好画面。

开篇用"炎节在重九"点明时间——重阳佳节,雨后初晴的秋日格外清新。金黄的落叶飘飞,菊花在潭边初绽,勾勒出一幅典型的重阳秋景图。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自然景物转向社会景象:庄稼即将丰收,工匠们安居乐业。无论是远方还是近处,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中,不同地域的风俗在此刻融为一体。这里暗含着对国家治理有方的赞美。

后段描写宴会盛况:官员们衣冠楚楚济济一堂,丝竹之声悦耳动听。但诗人特意提醒,这样的欢乐不是用来沉溺的,而是寄托着永远保持这份真诚和睦的期望。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普天同庆的温暖氛围。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节日画面,自然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珍视和对长治久安的期许。特别是"殊俗同车书"这句,让人感受到文化交融的包容之美。最后两句的劝诫也显得诚恳而不说教,体现了诗人作为统治者的清醒与担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