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居看西山

登高望远岫,势乃能相吞。
振衣危栏端,诸峰竞来奔。
蟺蜒万雉堞,俨如培塿蹲。
隔城揽云霞,彷佛见遥村。
寝坐逾冬夏,始知山态繁。
岂独异晴雨,亦复变晨昏。
青翠滴未残,丹紫俄西屯。
有时吐元雾,隐隐出轻痕。
有时漫白雪,晶晶耀朝暾。
娱人非一色,静者识其真。
洪崖如可攀,招之俯城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住在高楼眺望西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景的变幻多姿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开头四句写登高望山的震撼体验:站在高楼栏杆边整理衣衫,远处的群山像活过来一样争先恐后奔涌到眼前。这里用"相吞""竞来奔"等动态描写,把静止的山写得充满生命力。

接着用城墙(雉堞)比喻连绵的山势,说远看这些巍峨高山就像小土堆(培塿)一样蹲伏着。这种大小对比的反差感,突出了观察者所处的高远视角。

中间八句集中描写山景的千变万化:诗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山色不仅晴雨各异,早晚也不同。有时青翠欲滴,转眼又染上晚霞;时而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时而白雪皑皑反射晨光。这里用"滴""屯""吐""漫"等动词,把自然景观写得像会呼吸的生命体。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多彩的山景能给人带来快乐,但只有静心观察的人才能读懂其中真趣。诗人甚至想象能邀请传说中的仙人洪崖,一起从城楼上俯看这美景,表达了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静态山水动态化,通过时间维度(冬夏、晴雨、晨昏)和空间维度(远近、高低)的多角度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场大自然的魔术表演。诗人对山水不是远距离欣赏,而是充满互动感的对话,这种物我交融的体验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