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惠州西湖傍晚的景色,并巧妙融入了历史人文情怀。
前两句是风景画:夕阳西下时,青山倒映在湖面,湖中的山峰与真实的山峰相映成趣。湖光天色与盛开的芙蓉花共同构成了醉人的秋日画卷。"湖天秋色在芙蓉"一句尤其精妙,把整个秋天的意境都浓缩在一朵荷花里。
后两句转入人文故事:游客若想寻找王朝云的墓地,只需抬头看塔顶那棵茂密的榕树。这里用"团团"形容榕树冠的繁茂,暗示时光流逝中生命依然蓬勃。王朝云是苏东坡的侍妾,葬在西湖边,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让自然景观突然有了历史的温度。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一个落日湖山的全景,再推近到芙蓉花的特写,最后镜头摇向古塔顶端的榕树,在空间移动中完成从景到人的情感过渡。最妙的是塔顶榕树这个意象,既是真实景物,又是历史见证者,让整首诗在美景中透出悠远的怀古之情。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