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客人在阳成同年率庵的忆初园中秋时节赏桂花的情景。接下来我会逐句分析这首诗。
首句“叠石为山暮景寒”,描述了夜幕降临时,山中景色变得寒冷,而人造山石景观也显得峻峭静谧。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环境气氛的刻画。接着“扶疏绕径此凭阑”,扶疏可能是指园林中的树木枝叶繁茂,曲折的树木枝条环绕着园中的小径,诗人在此倚靠着栏杆欣赏这样的景致。这里可以看到诗人沉浸在园林的自然美之中。
颔联则更加描绘出诗人的感慨。“百年月在尊前出”,这里的时间是中秋时分,月亮明亮如同被尊重的宾客般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千里人来雨后看”,说明诗人在雨后的夜晚赏景,感受到了更为清新怡人的气息,并可能看到别样的景象。这样的描绘将人与自然的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
颈联“手泽不忘桑梓敬”,诗人提到自己不会忘记家乡和家族的历史传统。“鼻观岂受木樨谩”,则是说自己的嗅觉感官不会错过这桂花散发出的香气。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和自然的深厚情感。
尾联“拂衣早遂初年志,难种江皋续蕙兰”,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感慨。“拂衣早遂初年志”,可以理解为诗人决心要早早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难种江皋续蕙兰”,则可能暗示着诗人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他仍然不放弃种植蕙兰的希望,即保持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时节赏景的情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抱负和决心。语言优美且富有情感,让人读后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