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高阁上看到的晚景,以及他漂泊多年后归来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
傍晚时分,零散的云朵和细雨让天色显得苍茫,建在江边的楼阁格外清凉。诗人散开头发、敞开衣襟吃着荔枝,透过稀疏的竹帘、躺在清凉的竹席上看江上的渔船。这里用"尝荔子""看鱼航"两个悠闲的生活细节,勾勒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闲适风情。
后四句抒情:
诗人回想自己像蚂蚁一样奔波忙碌了三年,归来时已是两鬓斑白。还没回到真正的江湖(指理想中的归隐之地),就先来到这个江阁,谁说风流雅致只存在于繁华之地呢?最后一句"风流谁道在炎荒"特别有意思,意思是偏远荒凉的地方(炎荒)也有高雅的情趣,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奔波"与"闲适"、"白发"与"风流",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对平淡生活的珍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虽然历尽艰辛,但依然能享受当下美好"的豁达心境。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