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墩
城东一望许,连簇水云村。
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
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
山辉知玉生,桐茂本滋培。
筑墩种桐玉,陈均寓深趣。
匪为纵游衍,知德斯能喻。
比德以玉润,养心如种桐。
温密似仁智,衰茂系勤慵。
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
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
南州文墨儿,祁祁会如云。
高调凌霄汉,眼界空昆崙。
簌列烝民蒲,殽陈行苇臄。
醵聚泻素怀,宛若天上客。
倚剑发浩歌,为谢桐璞墩。
伐桐作琴瑟,玉烟辉乾坤。
我忝读父书,视君为执友。
鸣珂金马门,他日同携手(明正德《琼台志》卷二四)。
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
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
山辉知玉生,桐茂本滋培。
筑墩种桐玉,陈均寓深趣。
匪为纵游衍,知德斯能喻。
比德以玉润,养心如种桐。
温密似仁智,衰茂系勤慵。
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
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
南州文墨儿,祁祁会如云。
高调凌霄汉,眼界空昆崙。
簌列烝民蒲,殽陈行苇臄。
醵聚泻素怀,宛若天上客。
倚剑发浩歌,为谢桐璞墩。
伐桐作琴瑟,玉烟辉乾坤。
我忝读父书,视君为执友。
鸣珂金马门,他日同携手(明正德《琼台志》卷二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桐璞墩"的地方,通过玉和桐树这两个核心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品德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写景部分(开头到"云是桐璞墩"):简单勾勒了城东水云村中两座奇特山峰的景色,点出"桐璞墩"这个地名。
2. 哲理部分("璞乃玉由藉"到"玉烟辉乾坤"):
- 用"璞玉"比喻人的品德需要雕琢,就像玉石需要打磨才能显现光彩
- 用"桐树"比喻心性需要培养,就像树木需要培育才能茂盛
- 强调品德修养需要持续努力("衰茂系勤慵")
- 最终目标是成为有用之才("当入大匠手")
3. 抒情部分(最后四句):表达作者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追求理想的愿望,想象未来一起建功立业的场景。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抽象的道德修养用具体的"玉"和"桐树"来表现,生动形象
2. 通过自然景物引发人生思考,情景交融
3.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景物的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感悟
4. 最后展望未来,使全诗在哲理思考之外增添了一份豪情壮志
核心思想是:人的品德才能需要像雕琢玉石、培育桐树一样精心培养,经过持续努力,终能成为有用之才,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