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年末送别一位姓郑的朋友去四川任职时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矛盾心理:开头就点明"谁不想享乐呢",但朋友为了公务不得不远行。这种"想留却必须走"的对比,像极了现代人为了工作不得不离家的无奈。
2. 时空交错:诗中用"除夕住哪家店""春天到老家"的想象,把当下送别和未来旅途、朋友家乡三个时空串联起来。特别是"路过三峡时人又老一岁"这句,既写实路程遥远,又暗含岁月流逝的感慨。
3. 情感共鸣:最后用"盘岭的残梦"和"杜鹃啼叫的天空"收尾,不用直接说悲伤,但通过荒凉的山岭梦境和哀愁的鸟鸣声,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离别的凄凉。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比直白说"我好难过"更有感染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平实,但把公务与私情、路途与岁月这些人生永恒的矛盾,用旅途细节自然呈现出来。尤其最后用杜鹃啼声(古诗词中常代表思乡)作结,余韵悠长,让人联想到所有为生活奔波的人们共同的乡愁。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