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诚上人)游历归来后,在林中焚香诵经的宁静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前两句“委曲披高下,虚明得静深”写景:弯曲的山路高低起伏(委曲披高下),空旷明亮的山林显得格外幽静(虚明得静深)。这里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林清幽的环境。
中间四句写诚上人的修行生活:平日焚香礼佛实现夙愿(佛香平日愿),诵读经书回归本心(经卷本来心)。他居住的地方像三车(佛教比喻佛法)一样清净,没有一丝尘世烦扰(尘无一点侵)。这几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修行者内心的纯净与满足。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诚上人当初离开山林去游历时应该也有不舍吧(出山应有恨),因为哪里都比不上现在这样清净自在的生活(何处似如今)。这里用反问语气,强化了对修行生活的赞美。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山林环境和日常修行的描写,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修行之美,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诗中“尘无一点侵”等句,对现代人追求心灵净土也有启发意义。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