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督干第一百二十五

挺身艰难际(送韦评事),虎穴连里闾(课伐木)。
高天意悽恻(送韦讽),同尽随丘墟(谒文公上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同时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悲凉感慨。

前两句"挺身艰难际,虎穴连里闾"用直白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勇者的形象:在最困难的时候站出来,深入危险之地(虎穴)保护家乡百姓。这里的"虎穴"不是真的指老虎窝,而是比喻危险的地方。

后两句"高天意悽恻,同尽随丘墟"则转向抒情,表达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意思是说:苍天似乎也感到悲伤(悽恻),但最终所有人都难免一死,归于尘土(丘墟指坟墓)。这里透露出一种英雄虽勇敢,却难逃生死的悲壮感。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挺身""虎穴"这样生动的形象,让读者立刻能想象出英雄的形象
2. 从英勇行为转到人生感慨,形成强烈反差
3. 虽然语言简单,但包含了勇气、牺牲、命运等多重深刻主题
4. 最后两句的苍凉感,让英雄形象更显悲壮动人

就像现代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故事:主角明知危险仍勇往直前,最终虽然可能牺牲,但精神永存。这种英雄主义情怀和生命哲思的结合,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关键。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