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醉后漫步竹林的美妙场景,充满仙气飘飘的意境。
前两句写醉汉清晨踏着露水行走:"折酲"指宿醉未醒,"瑶茸"形容沾满露珠的草地像铺着玉石绒毛。竹林里"琅玕琦玗"(都是美玉的代称)般的翠竹相互簇拥,用珠宝比喻竹子的青翠挺拔。
中间两句聚焦竹林细节:竹枝(柯)交错、竹叶相拥,仿佛在捧着花朵。浓重的露水像垂落的帷帐,覆盖着整片竹林,营造出朦胧梦幻的氛围。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沉醉状态:"晞发"指晒干头发(暗含等待酒醒),他静立其中忘记言语、停下脚步,完全沉浸在这片晶莹剔透的竹露世界里。全诗通过醉眼观察,将普通竹林幻化成玉树琼枝的仙境,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的超凡脱俗之美。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