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四首 其十

洸洸死后名,赫赫生前功。
古来贤达士,谦伐心靡同。
洒涕岘山顶,沈碑襄水中。
惜哉羊与杜,此念何匆匆。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人生态度,探讨了名声与功业的真正价值。

前四句用"洸洸"(显赫的样子)和"赫赫"(盛大显耀)形容那些追求生前功名的人,但指出自古以来真正的贤者都秉持谦逊态度。这里用"谦伐心靡同"说明智者不自我夸耀的共性。

后四句用具体典故深化主题:西晋羊祜在岘山流泪感慨人生短暂,杜预将记功碑沉入汉水,都是看淡虚名的表现。"惜哉"二字点出诗人惋惜:羊祜、杜预这样的贤者,为何也难免产生追求功名的念头。

全诗精髓在于:用历史人物的矛盾心理,揭示功名诱惑与智者觉悟之间的永恒拉锯。诗人不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洒涕""沈碑"等生动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名利的虚幻与谦逊的可贵。最后"何匆匆"的感叹,既是对古人的惋惜,也是对世人的警醒。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