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陆孺

陆生渺渺切云歌,喉香袖窈颜微酡。
一声两声天地碧,玉盘珠落何足多。
燕山白月流积雪,吴江细雨湿青莎。
熏炉正暖酒初熟,一字一刻徐摩娑。
纵有周郎那得顾,四座唯闻可奈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陆孺的歌者表演时的动人场景,以及听众如痴如醉的反应。

开头四句像电影特写镜头:陆生唱着高入云霄的歌("切云歌"),衣袖飘动面容微红("颜微酡"),歌声让天地仿佛都染上碧色。这里用"玉盘珠落"形容歌声清脆悦耳,但诗人说这都不算什么——暗示后面还有更精彩的。

中间四句突然切换成两组自然画面:北方燕山的白雪映着月光,南方吴江的细雨打湿青草。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其实是比喻歌声带来的意境变化——时而清冷如北国雪月,时而缠绵似江南烟雨。这时室内暖炉正热,新酒刚温,听众们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品味("徐摩娑"),完全沉浸在歌声中。

最后两句用典故"周郎顾曲"(三国周瑜精通音律的典故)说:就算周瑜在场也挑不出毛病,因为全场听众都只会反复感叹"奈何"(意思是好到让人无话可说)。这种侧面描写手法,比直接夸赞歌声更让人感受到表演的震撼力。

全诗妙在:1)用通感手法让歌声可见可触(碧色天地、玉盘珠珠);2)用南北对比的画面拓展想象空间;3)通过听众反应间接表现艺术感染力,就像现代演唱会观众"全场大合唱"的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