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赏景的闲适心境,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传递出超脱尘世的愉悦感。
首联写诗人兴致勃勃地登山,连拐杖都不用,到了山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这种"身轻"既是登高后的真实感受,也暗喻放下世俗负担的轻松心态。
中间两联用四个精巧的镜头展现山间美景:新开辟的竹林小径随风摇曳,诗人在松树山冈上静待月亮升起;远处江边山峰像墙壁般耸立,林间小阁高得似乎挡住了云朵流动。这些画面既有动态(风入竹径、云绕楼阁),又有静态(山峰壁立、待月小坐),共同构成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尾联最有趣:诗人靠着栏杆大声朗诵韩愈的诗句,眼前江水更碧绿了,连视野都变得更清晰。这里用"水碧双增"的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诗歌朗诵带来的精神享受,仿佛连大自然都变得更鲜活了。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登山活动写得充满诗意:拄不拄杖的小细节、等月亮的孩子气、对着山水读诗的雅趣,都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纯粹的快乐——不需要宏大理由,仅仅是登山看景、读首好诗,就能让平凡的一天闪闪发光。
杨承祖
杨承祖,字庆袭,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汝南孙。以祖荫入仕,调邕州司理参军,再调循州推官。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三)。复通判循州,摄知惠州。嘉定间知新州(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六)。十五年,由知梅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一)。归作归耕亭,日游其间。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有传。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