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正月四日集陈园公锻圃偕王山长赋
岭海多炎威,终冬百卉滋。
荣瘁固常理,而乃独迷离。
良无冰与雪,安得不纷披。
春寒忽以肃,凛烈沁心脾。
天道渺难信,执义守襟期。
良夜欣宴赏,高会独忘疲。
智愚岂有术,兹理察如丝。
小人玩细娱,君子怀明夷。
立德不在小,慎此白日驰。
寒暄迭四序,悟者仅盈卮。
素心诚有托,永怀商山芝。
高山不可寻,转侧如轮輹。
本无婴物心,所期在幽独。
开轩肃宾侣,献酬浮蚁绿。
饮醇乃适志,不必杯行促。
庭树发鲜花,结根挺岩谷。
古干郁且蟠,振采异繁缛。
大抵天地间,杜机成芳淑。
纷纷各自媚,贵文而贱朴。
良无金石固,见耻鸿与鹄。
古来肥遁者,畏垒高卜筑。
眷我同心友,亮节各如竹。
修竹荫华池,清阴接云表。
不与凡卉争,经霜独矫矫。
伶伦识其音,宫为黄钟肇。
德晖千仞下,结实等瑶草。
数斛充臼杵,安用游三岛。
彼美此中居,其颜姣以好。
道广无杂宾,庭轨何须扫。
落叶煮清泉,典籍恣搜讨。
驱车一再过,湛然乐深窅。
相视各忘言,命酒不知晓。
谅无诡随趋,遑计拙与巧。
荣瘁固常理,而乃独迷离。
良无冰与雪,安得不纷披。
春寒忽以肃,凛烈沁心脾。
天道渺难信,执义守襟期。
良夜欣宴赏,高会独忘疲。
智愚岂有术,兹理察如丝。
小人玩细娱,君子怀明夷。
立德不在小,慎此白日驰。
寒暄迭四序,悟者仅盈卮。
素心诚有托,永怀商山芝。
高山不可寻,转侧如轮輹。
本无婴物心,所期在幽独。
开轩肃宾侣,献酬浮蚁绿。
饮醇乃适志,不必杯行促。
庭树发鲜花,结根挺岩谷。
古干郁且蟠,振采异繁缛。
大抵天地间,杜机成芳淑。
纷纷各自媚,贵文而贱朴。
良无金石固,见耻鸿与鹄。
古来肥遁者,畏垒高卜筑。
眷我同心友,亮节各如竹。
修竹荫华池,清阴接云表。
不与凡卉争,经霜独矫矫。
伶伦识其音,宫为黄钟肇。
德晖千仞下,结实等瑶草。
数斛充臼杵,安用游三岛。
彼美此中居,其颜姣以好。
道广无杂宾,庭轨何须扫。
落叶煮清泉,典籍恣搜讨。
驱车一再过,湛然乐深窅。
相视各忘言,命酒不知晓。
谅无诡随趋,遑计拙与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末春初的文人雅集,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浮华的疏离。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自然与人生的对照
开头写岭南冬天温暖、百花盛开的反常景象,暗喻世间荣枯变化无常。突然的春寒让人清醒,如同坚守道义需要抵御外界的诱惑。这里用天气变化比喻人生起伏,强调坚守本心的重要性。
2. 宴饮中的哲思
描写文人聚会饮酒的场景,但重点不在享乐,而是通过酒宴引出深刻思考:智者与愚者的区别在于能否看透人生真谛。批评世俗追求表面华丽("贵文贱朴"),推崇像竹子一样经霜不凋的品格。
3.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用竹子、瑶草等意象象征高洁,表达对简朴隐居生活的向往。提到煮茶读书、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忘情畅谈的场景,展现知识分子追求的精神世界——远离功利,在学问和自然中获得快乐。
4. 超脱的人生态度
最后以酒宴通宵达旦作结,强调这种忘我的交流正是因为彼此志趣相投,无需计较世俗的聪明或笨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常见的自然现象(天气变化、植物生长)比喻深刻的人生道理
- 通过一次聚会,展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
- 反对浮华,推崇内在品格,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诗中"不与凡卉争,经霜独矫矫"的竹子形象,尤其能代表作者推崇的独立不迁、坚守节操的人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