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伯修侍郎分部扈跸
扈圣千官出,分曹六职俱。
侍郎精古学,议礼应时须。
车盖连诸郡,衣冠接两都。
句陈严内拱,屏翳肃前驱。
滦水开宫殿,龙门起画图。
仗依云气肃,人望日华趋。
马酒来官道,驼羹出御厨。
露疑金作掌,冰想玉为壶。
地绝分寒燠,天清习晓晡。
会朝常咫尺,奏对祇须臾。
旧俗怀《周雅》,今贤诵《禹谟》。
爱君期得道,忧国况为儒。
久客嗟牢落,诸公念朴愚。
路经南粤险,心戴北辰孤。
汲引劳修绠,吹嘘倚大炉。
临风思何限,相送独勤渠。
侍郎精古学,议礼应时须。
车盖连诸郡,衣冠接两都。
句陈严内拱,屏翳肃前驱。
滦水开宫殿,龙门起画图。
仗依云气肃,人望日华趋。
马酒来官道,驼羹出御厨。
露疑金作掌,冰想玉为壶。
地绝分寒燠,天清习晓晡。
会朝常咫尺,奏对祇须臾。
旧俗怀《周雅》,今贤诵《禹谟》。
爱君期得道,忧国况为儒。
久客嗟牢落,诸公念朴愚。
路经南粤险,心戴北辰孤。
汲引劳修绠,吹嘘倚大炉。
临风思何限,相送独勤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伯修侍郎随皇帝出巡的盛大场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惜别之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奏对祇须臾")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皇家仪仗的威严气派。诗人用"千官出"展现随行队伍的庞大,用"车盖连诸郡"形容车队绵延不绝的壮观景象。"滦水开宫殿"等句描写临时行宫的华丽,而"马酒来官道"等句则通过御厨准备的美食细节,烘托出皇家出巡的奢华排场。
第二部分("旧俗怀《周雅》"到"忧国况为儒")转向对苏伯修个人的赞美。诗人称赞他精通古代典籍("精古学"),既能传承周代礼乐文化("周雅"),又能践行大禹的治国理念("禹谟")。"爱君期得道"两句特别点明苏伯修作为儒臣心系国家的品格。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抒发惜别之情。诗人以"久客"自比,暗示自己漂泊的处境,而"路经南粤险"暗示友人将赴任险远之地。"临风思何限"等结尾句,用风中伫立、久久相送的画面,将依依不舍的情谊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在铺陈皇家威仪的大场景中,始终贯穿着对友人才德的钦佩和真挚的送别之情。诗人用"北辰孤"比喻友人的正直品格,用"修绠汲引"形容他的提携之恩,这些比喻既形象又饱含情感,让这首应制诗超越了单纯歌功颂德的层面,展现出真挚的人情味。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