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

双裾来此室,恸器拜灵床。
魂衣想髣髴,薄酒湛其觞。
含悽抚孤稚,拭泪问平常。
我生都无如,仰看燕在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丧礼场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切的哀思。

开篇"双裾来此室"用衣角代指两个人(师厚和胥氏妇)走进灵堂,他们痛哭跪拜灵床的场景立刻让读者感受到沉重的氛围。"魂衣想髣髴"写逝者生前的衣服还在,仿佛能看到她的身影,这种睹物思人的细节特别打动人。

中间"薄酒湛其觞"用简单的祭酒动作,表现出朴素而真挚的悼念。最感人的是"含悽抚孤稚"这句,活着的人强忍悲伤安抚年幼的孩子,还要擦着眼泪询问逝者生前的日常,这种克制中的悲痛更显深刻。

结尾"我生都无如,仰看燕在梁"用燕子依旧在梁上筑巢的自然景象,反衬出人事已非的苍凉。燕子不懂人间悲伤,依然飞来飞去,这种对比让失去亲人的痛苦更加鲜明。

全诗没有直接说多悲伤,但通过祭拜、抚孤、问常、看燕这些生活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亲人离世后,活着的人那种无所适从的哀痛。最打动人心的往往就是这些平凡场景中蕴含的深情。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