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远离尘嚣、独自饮酒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住在远离车马喧嚣的树林里,独自喝酒时连自己的存在都忘记了。这种状态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关掉手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放松。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人终究会老去,房子破旧点也无所谓。他在梦里能和古代圣贤交朋友,精神上能穿越到上古时代。这里用"羲皇"(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代表最纯真质朴的生活状态,说明诗人向往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提到陶渊明,这位著名的隐士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过着饮酒种田的生活。诗人用"颓然"这个词不是贬义,而是形容陶渊明那种不拘小节、自在洒脱的状态,其实是在表达对这种生活的羡慕。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画面——一个人、一间屋、一杯酒,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学:与其追逐名利,不如守护内心的平静;物质可以简陋,但精神世界可以很丰富。这种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在今天忙碌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共鸣。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