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

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个可怜生。
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里孤独难眠、思念远方的场景,情感细腻动人。

第一句"风竹萧萧淡月明"用风声和月光营造出清冷寂静的夜晚氛围。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和淡淡的月光,共同勾勒出一个孤独者眼中的夜景。

第二句"孤眠真个可怜生"直接点明主题:独自睡觉实在太可怜了。这里的"可怜"不是指值得同情,而是表达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奈。

后两句"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说:不知道昨晚梦见思念的人时,究竟是夜里几点?"伊行"指的是思念之人所在的地方。这种表达既展现了思念之情的深切,又带着几分迷糊可爱的真实感——我们常常记不清梦境发生的具体时间。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常见的景物(风、竹、月)烘托出强烈的孤独感 2. 把"记不清做梦时间"这种生活细节写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3. 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那份思念之情 4. 最后一句的疑问让整首诗余韵悠长,引发读者共鸣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