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山房

高僧何处去,飞锡返东林。
积雪山中路,浮云世外心。
鸟啼松院静,花覆石床深。
寂寂猿声夜,谁闻清梵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禅意生活,通过山间景色的描写传递出宁静淡泊的意境。

前两句说高僧已经离开,回到东林的寺庙。"飞锡"是僧人云游时带着的锡杖,这里用"飞"字显得轻盈超脱。三四句用积雪的山路和浮云作比喻,既写实景又暗指高僧超然物外的心境——山路积雪难行,却挡不住修行人;浮云飘忽不定,就像看破红尘的心。

五六句通过"鸟啼""花覆"两个细节,写出寺庙环境的清幽。鸟叫声反而衬托出松院的安静,落花覆盖石床说明少有人迹。最后两句用夜晚的猿声作结,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这般寂静的深山里,还有谁能听到高僧诵经的声音呢?其实是在说,真正的修行往往不为人知,就像自然界的许多美好,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

全诗没有直接说理,而是用一系列山林意象——积雪、浮云、鸟啼、落花、猿声,层层渲染出远离喧嚣的禅意。最妙的是最后那个问句,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让人不禁也想寻一处这样的山房,听听内心的"清梵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