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宁寺

基陛稽前代,浮图想旧标。
风铃天外语,法鼓海门潮。
衣钵犹传奉,津梁未寂寥。
假令吾道在,斯地岂萧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宁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寺庙的景物联想到历史传承和人生哲理。

前四句写景:诗人站在寺庙台阶上追忆前朝往事,望着佛塔想起它过去的模样。风吹铃铛的声音像从天外传来,诵经的鼓声与远处海潮声交织在一起。这里用"天外语""海门潮"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寺庙环境的空灵悠远。

后四句抒情:僧人们仍在传承佛法衣钵,渡人的佛法桥梁依然热闹。诗人由此想到:如果真理(吾道)长存世间,这样的圣地怎么会冷清呢?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表面说寺庙香火旺盛,实则表达对真理永恒性的思考。

全诗妙在将具体景物与抽象思考自然结合。从台阶、佛塔、风铃这些眼前之物,联想到历史传承、佛法真谛,最后升华到对永恒真理的感悟。诗中"天外语""海门潮"的描写既生动又富有禅意,让读者在感受寺庙宁静氛围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