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剑客形象,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开篇说真正的高手就像未出鞘的宝剑,平时不显山露水("剑敛芒彩"),但实际能力远超普通兵器("颉千镆"指胜过名剑)。他像稀世珍宝般珍贵("昂值轻百琲"),却不愿像普通商品那样叫卖("薛烛不入市"),反而嘲笑那些被贱卖的破铜烂铁。
中间四句是动作描写:他独自在角落擦拭宝剑("向隅自摩影"),剑光如闪电般耀眼("缠臂掣秋电")。两次出剑都威力惊人——第一剑能击落高空的猎鹰("云隼落"),第二剑让寒鸦惊啼("霜乌啼"),展现超凡武艺。
最后两句最扎心:就像神龙需要水潭栖息,英雄也需要施展才华的舞台。但现实是"灵池久乾涸"——没有适合他的环境,这条"龙"该去哪里?("为龙将安依")道尽了人才被埋没的无奈。
全诗用宝剑比喻人才,通过"擦拭宝剑-试剑锋芒-无处容身"三个层次,把怀才不遇的憋闷感写得既帅气又心酸。就像现代社会有才能的人找不到合适平台,那种"一身本领无处使"的共鸣感穿越了时空。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