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王巩的留别诗,用轻松幽默的语气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四句写的是苏轼自己的打算:他决定辞官回乡种地,这不是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而是想摆脱官场的束缚,过上自由的生活。他开玩笑地对朋友说:"你快去准备农家饭菜(鸡黍),等着我来和你一起当农民(沮溺是古代著名的隐士农夫)吧!"
中间四句描绘了他们想象中的田园生活:秋天村里办祭祀时,大家可以凑钱喝酒聚会;睡到太阳老高时,还能听到朋友来敲门的声音。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显得特别温馨自在。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苏轼调侃说只怕你住的茅草屋太小(其实暗示王巩在朝中地位重要),因为朝廷里大家都盼着你回去呢!这里既表达了不舍,又巧妙地称赞了朋友的才能。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说归隐说得像要去度假"——明明辞官是件严肃的事,苏轼却写得像约朋友去农家乐一样轻松愉快。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既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格,也让离别显得不那么伤感,反而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