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在太平盛世回忆战乱年代的场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和平的可贵。
前两句"圣世承平百岁馀,老翁因话建炎初":现在国家太平了一百多年,一位老人正在讲述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的往事。这里用"圣世"和"建炎"形成鲜明对比,建炎是南宋初年金兵南侵的动荡时期。
后两句"绿林躏藉人波迸,二壁中间各占居":描写当时百姓为躲避绿林强盗(或乱兵)的蹂躏,像波浪般四散奔逃,最后只能在两座石壁之间的狭小空间里各自寻找栖身之所。"躏藉"形容被践踏的惨状,"波迸"比喻人群像水花一样四散逃命。
全诗通过老人回忆的视角,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苦难,反衬出和平年代的珍贵。特别是最后"二壁中间各占居"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乱世中人们连基本生存空间都被极度压缩的困境。
陈岩
(?—1299)宋池州青阳人,字清隐,号九华山人。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隐居不仕。尝集杜甫诗句为《凤髓集》。遍游九华山胜迹,品题诸名胜殆遍。有《九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