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父及山间诸兄友

出山今几时,忽忽岁再秋。
江湖岂不永,我兴终悠悠。
况复逢旱魃,农亩无馀收。
赤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
而我忝朝寄,政荒积𠎝尤。
怀痾卧空阁,恻怆增绸缪。
东南望故山,上有玄烟浮。
平生采芝侣,寂寞今焉俦。
朝游云峰巅,夕宿寒岩幽。
为我泛瑶瑟,泠然发清讴。
裂笺寄晨风,问我君何求。
洪涛捩君柁,狭硖摧君辀。
君还苦⑴不早,无乃非良谋。
再拜谢故人,低徊更包羞。
桂华幸未歇,去矣从君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朱熹的作品,表达了他因病辞职隐居后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时间流逝的感慨
开篇"出山今几时,忽忽岁再秋"直接点出诗人离开官场已经两年,用"忽忽"二字生动传达出时光飞逝的恍惚感。就像现代人突然发现"居然已经离职两年了"那种惊讶。

2. 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提到旱灾("逢旱魃")导致农田歉收,百姓受苦("赤子亦何辜"),皇帝忧心("黄屋劳深忧")。虽然自己已经隐居,但仍心系天下,这种责任感就像现代人看到自然灾害新闻时的那种揪心。

3. 自我反省的坦诚
"政荒积𠎝尤"是说自己执政时的不足,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很难得。就像职场人离职后反思自己工作失误时的诚恳。

4. 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绘的山间生活很诱人:白天游云峰,晚上宿寒岩,有朋友弹琴唱歌("泛瑶瑟""发清讴")。这种描写让人想起现代人向往的田园民宿生活。

5. 内心矛盾的挣扎
最后几句最耐人寻味:朋友劝他"君还苦不早"(你辞职太晚了),他却"再拜谢故人"表示惭愧,但又说"去矣从君游"(还是跟你们去隐居吧)。这种纠结很像现代中年人在"继续拼搏"和"提前退休"之间的摇摆。

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写心境:把官场比作惊涛骇浪中的行船("洪涛捩君柁"),把人生困境比作狭窄险路("狭硖摧君辀")。最后用"桂华幸未歇"(好在桂花还没凋谢)作结,暗示虽然中年但还有追求新生活的机会,给人温暖希望。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