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

昨夜雨新晴,今朝花更明。
下阶看鹿迹,倚树辨禽声。
袖为移兰湿,襟缘爱竹清。
荒居春较可,况复托归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清晨的田园小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前两句"昨夜雨新晴,今朝花更明"用对比手法,写昨夜刚下过雨,今早花朵显得格外鲜艳明亮。这里通过天气变化带出视觉感受,让读者仿佛看到带着雨珠的娇艳花朵。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生活场景:诗人走下台阶查看鹿的足迹,靠着树辨别鸟儿的叫声;因为移动兰花弄湿了衣袖,因为喜爱竹子的清幽而沾湿了衣襟。这些细节描写非常生动,通过"看鹿迹"、"辨禽声"、"移兰"、"爱竹"四个动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闲适生活。

最后两句"荒居春较可,况复托归情"是诗人的感慨:虽然住在简陋的居所,但春天的景色还算不错,更何况这里寄托着我归隐的情怀。这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喜爱。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雨后田园的生机盎然,以及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隐居生活的惬意。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