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桐庐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桐庐时看到的山水风光和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淡淡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写江水蜿蜒西来的壮阔景象,突然看到与家乡不同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弯复弯"三个字生动地画出江流的曲折姿态,"乍惊"二字则准确捕捉到旅人初见异乡风物的新鲜感。

中间四句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先是从远处看到依山而建的小县城,没有城墙包围,显得格外自然质朴;接着镜头拉近,枫叶间若隐若现的船帆,水车旁哗哗作响的滩声,这些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依依"和"汩汩"两个叠词,既形象又充满韵律美。

最后两句借景抒情。看到严子陵隐居地附近的渔翁装束,清澈江水倒映出自己的面容,诗人突然感到惭愧——可能是觉得自己奔波在外不如隐士超脱,也可能是江水照出了他风尘仆仆的疲惫。这个结尾给全诗增添了一丝惆怅,让山水画般的景色有了情感温度。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旅行vlog,有远景有特写,有画面有声音,最后还自然地流露出旅行者的真实心境。最妙的是所有景物都带着"动感":弯弯的江流、飘动的船帆、作响的滩水、烟雨中的蓑衣,让整首诗充满生机。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