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此九月间费翰林瀛洲会限五字同音之韵予时方行至江北近阅诸作紫岩公欲予追和之二首 其二

泄柳惟应况段干,闭门绕座青琅玕。
此君对我心俱静,感事看花泪未乾。
尘土何曾眯慧眼,乾坤元只付忠肝。
从来未作逢场戏,敢道随身有木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前两句写景:用"泄柳"和"段干"两个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代隐士一样清高。坐在屋内,四周都是青翠的竹子(琅玕指竹子),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中间四句抒情:竹子让作者心境平静,但想到现实又忍不住流泪。虽然身处世俗(尘土),但不会迷失自我(慧眼),对国家和人民始终忠诚(忠肝)。这里用"尘土"象征世俗纷扰,"乾坤"代表天下大事。

最后两句明志:表明自己从不随波逐流(逢场戏),随身带着"木竿"象征正直品格。这里的"木竿"可能暗指竹杖,既实写旅行装备,又象征正直不阿的精神。

全诗通过竹子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乱世中保持高洁品格、坚守原则的形象。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体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