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歌

小楼四面春山多,弄晴风月何婆娑。
登楼望远兴无极,白云忽起青山阿。
初如轻丝忽如缕,或如匹练或湿褚。
已看苍翠失前峰,旋见冥濛沈远渚。
楼前古木参差平,鹧鸪啼彻烟冥冥。
碧桃树上莺欲语,水晶帘外花微馨。
莺语花馨正未已,山中微觉轻风起。
濛濛云气忽吹开,朝阳依旧横山紫。
君不见千秋万岁一沧桑,人事升沈亦如此。

现代解析

这首《看云歌》描绘了一幅春日登楼观云的生动画面,通过云的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全诗可分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水晶帘外花微馨"):
诗人站在小楼上,看到四面春山环绕。天气晴好时,风月摇曳生姿。登高望远时兴致正浓,忽然看见白云从青山间升起。这里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描写云的变化:起初像轻丝细线,转眼又像白绸湿布,让青翠的山峰时隐时现,远处的沙洲也笼罩在朦胧中。此时楼前古树参差,鹧鸪在烟霭中啼叫,碧桃树上的黄莺正要歌唱,水晶帘外的花香隐约可闻——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个声色俱全的春日景象。

第二部分("莺语花馨正未已"到"朝阳依旧横山紫"):
正当鸟语花香最动人时,山中忽然起了一阵微风。刚才还朦胧的云气被吹散,朝阳的光芒重新为群山披上紫霞。这个转折非常巧妙,用天气的瞬息万变暗示人生际遇的变化无常。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
诗人由此感悟:你看那千秋万代的沧桑变迁,人世间的起起落落不也像这云卷云舒一样吗?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自然景象升华为人生哲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像放电影一样展现云的变化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善用对比:晴与阴、隐与现的快速转换,增强戏剧性
3. 哲理自然:不刻意说教,而是让读者从美景中自己体会人生真谛
4. 语言生动:把云比作"轻丝""匹练",把阳光说成"横山紫",既形象又新颖

诗人通过观察寻常的云起云散,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荣辱得失都如过眼云烟。这种将日常生活提升到哲学高度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智慧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