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去世的蒙古亲王策楞而作,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丁年尚主令名闻":策楞年轻时娶了公主(尚主),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丁年"指成年,"令名"是好名声。
第二句"绝塞宣猷建伟勋":他在边疆地区(绝塞)施展才能(宣猷),建立了显赫功勋。说明策楞是个能干的边疆大臣。
第三、四句"不必读书知大义,每于临阵冠三军":虽然他没读过多少书,但深明大义;每次打仗都能勇冠三军。这是夸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很懂道理,而且打仗特别厉害。
第五、六句"老成凋谢予忧尔,要寄畴咨子克云":老臣去世让我很伤心(予忧尔),要把治国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子克云)。乾隆在感叹人才难得。
最后两句"重惜贤藩教侑庙,报功兼以劝忠勤":特别珍惜这位贤能的藩王,让他配享太庙(侑庙),既是为了表彰他的功劳,也是为了鼓励其他人效忠勤勉。
全诗核心思想:
乾隆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三层意思:
1. 追忆策楞的功绩:从年轻有为到边疆建功,特别表扬他虽不读书但很能干。
2. 抒发人才逝去的惋惜:用"老成凋谢"表达对重要大臣去世的痛心。
3. 树立榜样激励后人:通过厚葬和纪念,既报答功臣,也鼓励其他人效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深情
- 通过具体事例(不读书但能干、打仗厉害)让人物形象鲜活
- 既有个人情感(皇帝对大臣的欣赏),也有政治考量(激励后人)
- 展现了乾隆皇帝重视人才、恩威并施的治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