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
飘然玉宇虚廓,忽到广寒宫。
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
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兔,寻玉策,检前踪。
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山仙翁。
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衢来往,清气每相通。
明月既无尽,公寿亦无穷。
飘然玉宇虚廓,忽到广寒宫。
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
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兔,寻玉策,检前踪。
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山仙翁。
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衢来往,清气每相通。
明月既无尽,公寿亦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水调歌头》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中秋月夜,诗人用浪漫的想象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展现了人与月亮之间跨越时空的奇妙联系。
上阕写诗人乘着秋风飞升月宫的奇幻经历。开篇"昨夜乘秋兴"四句,用"驭清风""飘然"等词生动表现了轻盈飞升的快感,仿佛真的来到了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见到嫦娥后,诗人好奇询问:为什么中秋的月亮如此特别?这里暗含了人们对中秋圆月永恒的好奇。
下阕转入更深层的思考。诗人召唤月宫的金兔,查阅古籍,追溯月亮的历史。"自从盘古有月"五句揭示了一个深刻哲理:月亮与人间仙翁(可能指修道之人)自古就存在某种神秘联系。月亮在天上运行,仙翁在人间修行,但他们的"清气"(高洁的精神)是相通的。最后两句"明月既无尽,公寿亦无穷"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然月亮永恒存在,那么与月亮精神相通的人也会获得永恒的生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飞天月宫的新奇想象吸引读者,比直接描写月亮更有趣味性
2. 通过神话人物对话的形式,自然引出关于永恒的思考
3. 最后将月亮的不朽与人的精神不朽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
4. 语言飘逸灵动,如"长啸驭清风""清气每相通"等句,读来朗朗上口
本质上,诗人是在借月宫奇遇表达:人可以通过精神修养,达到像月亮一样永恒的境界。这种将自然永恒与人生境界相联系的手法,正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