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夜访寒梅寺的所见所感,充满洒脱与禅意。
首联“大笑下山寻古寺,半岩明月且盘桓”写诗人豪迈地笑着下山,寻找古寺,途中被半山腰的明月吸引,驻足欣赏。这里的“大笑”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的性格,“半岩明月”则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颔联“人声渐远滩声近,上界全空下界宽”写诗人远离尘嚣,人声渐渐消失,只听见流水声;抬头看天,一片空明,俯瞰山下,视野开阔。这两句通过声音和空间的对比,突出了山寺的宁静与超脱。
颈联“石榻无尘留客住,蒲团有脚寄人难”写寺中的石榻干净无尘,可以供人休息,但蒲团(僧人打坐用的垫子)却难以久留俗客。这里暗示诗人虽向往清净,但自知难以真正脱离世俗。
尾联“长江此去无多路,应许重来共岁寒”写诗人想到长江离此不远,或许还能再来,与寒梅寺共度寒冬。这里的“共岁寒”既指与寺庙相伴,也暗含与梅花(象征高洁)为友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自然,意境清远,既有豪放之气,又有隐逸之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