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秋日傍晚的生动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第一句"一角西峰夕照中"像用相机拍下的特写:夕阳的余晖正洒在西边山峰的一角,金色的阳光与山影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句"断云东岭雨蒙蒙"把镜头转向东边,破碎的云朵笼罩山岭,细雨迷蒙,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枫叶快要凋落,柿子即将成熟,诗人突然发现——原来秋天藏在深山最红的地方。这里的"红"字用得巧妙,既是枫叶和柿子的颜色,也暗含秋意正浓的意味。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夕阳下的山峰特写,再拉远展现雨雾中的山岭,最后用漫山红叶揭示季节的秘密。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山村秋色的喜爱,以及发现"秋在万山深处红"时的惊喜。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地说"秋天真美"更有韵味。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