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徐州感燕子楼事,和坡公
琴客宜城,杜秋讲座,悲感何限。
换马宁痴,分香已暮,此意谁曾见。
当家金帐,石家金谷,转首盛衰肠断。
更休言、雍门泣下,一曲舞鸾初遍。
严城鼓角,危楼斜照,最苦倦游心眼。
浪说虞兮,空吟张好,今古莺和燕。
金蟾齧锁,仓琅飞牡,未省翠啼红怨。
怕惊起、当年燕子,似闻累叹。
换马宁痴,分香已暮,此意谁曾见。
当家金帐,石家金谷,转首盛衰肠断。
更休言、雍门泣下,一曲舞鸾初遍。
严城鼓角,危楼斜照,最苦倦游心眼。
浪说虞兮,空吟张好,今古莺和燕。
金蟾齧锁,仓琅飞牡,未省翠啼红怨。
怕惊起、当年燕子,似闻累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词借徐州燕子楼的典故,抒发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词通过几个历史人物的命运对比,展现繁华易逝的苍凉感。
上阕开篇用"琴客宜城"(唐代名妓薛涛)、"杜秋"(唐玄宗宠妃)两个女子典故,暗示红颜薄命的主题。"换马宁痴"用曹操临终分香卖履的典故,表现英雄末路的无奈。随后用石崇金谷园的盛衰对比,突出荣华富贵的短暂。
下阕转入现实场景,"严城鼓角"写黄昏时分的徐州城,营造孤寂氛围。"浪说虞兮"用项羽虞姬的典故,与"张好"(唐代名妓)形成古今对比,说明美人英雄都难逃时光流逝。结尾"怕惊起、当年燕子"巧妙呼应题目,用燕子楼的旧燕象征历史见证者,它们似乎也在为世事变迁发出叹息。
全词特色在于:
1. 善用历史典故却不晦涩,每个典故都服务于"盛衰无常"的主题
2. 时空转换自然,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想象,形成立体叙事
3. 结尾的燕子意象既点题又余韵悠长,让抽象的历史感慨变得生动可感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哲理词,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典故和意象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