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宿国清寺有怀往事)

咄咄长廊下,倡歌谁为闻。
世人皆梦寐,之子独风云。
土净菩提路,天垂星斗文。
犹存顶神咒,至语未曾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宿国清寺的宁静和作者对往事的感慨。

首先,“咄咄长廊下,倡歌谁为闻”,诗人站在长廊下,感叹这里曾经有优美的歌声,但现在却无人听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在冷清景象的感伤。

接着,“世人皆梦寐,之子独风云”,意思是大多数人都沉醉在梦境中,只有作者自己像是在风云中自由翱翔。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说自己在思考过去的事情,而其他人则更加关注眼前的现实生活。

“土净菩提路,天垂星斗文”,这句话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非常干净,菩提路上似乎有星星点点的光芒,仿佛天上的星斗都垂了下来。这里的“菩提路”指的是通往觉悟的道路,而“星斗文”可能是指天空中的星光如同文字一般闪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最后,“犹存顶神咒,至语未曾分”,诗人提到寺庙里还保存着顶礼膜拜时念诵的神咒,这些话语至今没有分散。这里的“顶神咒”指的是宗教仪式中的咒语,诗人可能是在强调即使时光流转,这些具有神圣意义的咒语依然被保留下来,没有消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宿国清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坚守。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个宁静、神秘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宗教的虔诚。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