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之齿落有诗且羡予齿之牢和其韵以慰之且自慰云耳

兄弟一气耳,谁强谁独衰。弟齿齾更落,予发白且蓰。

朝来览明镜,鬅鬙乱如茨。咄哉此二疾,自古谁能医。

太公口含两,张苍一无之。年皆过百岁,天岂云独私。

人生真大梦,世事如奕棋。社栎散乃寿,自全本支离。

兄弟幸在告,为乐当今兹。湖山共追逐,杖藜未须支。

头童与齿豁,韩公浪云悲。西山朝气爽,不妨拄空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哥哥写给弟弟的安慰之作,主题围绕"衰老"展开,用兄弟间的温情化解对身体衰退的焦虑。全诗可分为四个层次:

1. 同病相怜的开篇(前四句)
诗人用"兄弟一气"比喻血脉相连,就像共用同一口气息。你掉牙(齾更落)、我白发(蓰指白发多如草),两人揽镜自照时都像看到杂草丛生的脑袋(鬅鬙如茨)。这里用幽默的比喻把衰老具象化,暗示兄弟都在经历同样的自然规律。

2. 豁达的历史观(中间八句)
举了两位长寿古人:姜太公八十岁仍能含住两颗牙齿辅佐周文王,汉朝张苍老到没牙却活过百岁。说明牙齿多少与寿命无关,老天不会特别偏爱谁。接着用两个精妙比喻:人生如一场大梦、世事像变幻的棋局,而看似无用的散木(社栎)反而长寿,暗示残缺反而是保全生命的方式。

3. 及时行乐的劝慰(随后六句)
强调兄弟难得相聚的珍贵,提议趁现在还能走动(杖藜未须支),一起游山玩水。特意提到韩愈《祭十二郎文》中"头童齿豁"的典故,但反其意用之,认为不必像韩愈那样过度悲伤。

4. 乐观的收尾(最后两句)
以清晨西山的新鲜空气作结,"拄空颐"这个动作既写实(没牙的下巴需要支撑)又充满画面感,暗示虽然牙齿掉了,但正好可以悠闲地托着下巴欣赏风景,把缺陷转化为生活情趣。

全诗妙在将生理衰老这种沉重话题,通过兄弟玩笑、历史典故和日常趣事化解,最终传递出"接受自然规律,珍惜当下相聚"的智慧。语言上善用生活化比喻(如杂草般的白发、下棋做梦),让深刻的哲理变得亲切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