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耘庐往西溪看桃花同孙令弘赵退之赋
问津良不远,小艇晨相过。
微风荡渚尾,春水如轻罗。
香霞掩芳径,红雨点晴蓑。
予本山野人,晞发思岩阿。
之子秉贞素,乐此同调多。
何当杳然去,烟水一放歌。
眼见秦人溪,古洞埋青莎。
挥手顾人世,悠悠将奈何。
微风荡渚尾,春水如轻罗。
香霞掩芳径,红雨点晴蓑。
予本山野人,晞发思岩阿。
之子秉贞素,乐此同调多。
何当杳然去,烟水一放歌。
眼见秦人溪,古洞埋青莎。
挥手顾人世,悠悠将奈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乘船去西溪赏桃花的春日闲游,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
开头四句写清晨出发的场景:要去的地方并不远,小船清晨就出发了。微风吹动小洲边的水波,春天的河水像轻柔的绸缎。这里用"轻罗"比喻春水,突出水面的柔美平滑。
中间六句转入赏花情景:桃花香气像彩霞般笼罩着芬芳小路,飘落的花瓣像红雨点缀着晴日里的蓑衣。诗人自称本是山野闲人,喜欢在阳光下晒干头发,向往山岩生活。同行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品格高洁的人。这几句把桃花林比作"香霞""红雨",既写视觉之美又写嗅觉之香。
最后六句抒发隐逸情怀:真想就此远离尘世,在烟波浩渺中放声高歌。眼前仿佛看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古老的山洞掩映在青草中。挥手告别俗世,面对悠悠天地,又能怎样呢?这里用"秦人溪"暗指桃花源,表达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洒脱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春日赏花的愉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语言明快流畅,意象生动优美,把一次普通的春游写得充满诗意和哲理,体现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