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开山伏虎祖师塔

羊肠知几折,行尽水村村。
扪壁穿云栈,攀萝过石门。
寻踪知虎在,绕塔见师存。
他日重来地,松枝拂藓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礼开山伏虎祖师塔》描绘了一次寻访古塔的经历,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体验。下面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用现代的语言表达:

诗的开头“羊肠知几折,行尽水村村。”描述了诗人行走的艰辛。这里的“羊肠”指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像羊肠一样曲折;“水村村”形容的是沿岸村庄,水乡风貌。这几句诗给读者勾勒出一段曲折的旅程,仿佛在山间小道上渐渐深入,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接下来,“扪壁穿云栈,攀萝过石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攀登的艰难。诗人攀着山壁,穿过云雾缭绕的栈道,攀着藤蔓越过石门。这里用了“扪壁”、“穿云栈”、“攀萝”、“过石门”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攀登时的险峻和艰难。这些描述让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起,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寻踪知虎在,绕塔见师存。”这两句诗揭示了寻访古塔的原因,并带出了古塔的主人。诗人找到了古塔的痕迹,知道这里有虎出没,因此绕过古塔,在这里发现了祖师的踪迹。这两句话将故事推进了一步,引出了一个关于祖师的故事。

最后,“他日重来地,松枝拂藓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和期待。诗人想象着将来有一天再回到这里,可以看到松枝轻轻拂过古塔上长满苔藓的痕迹,这既是一种自然的美,也是诗人对这段经历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探求精神。诗人通过实际的旅行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释子益

释子益(?~一二六七),号剑关,剑州(今四川剑阁)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移住隆兴府云岩寿宁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福州西禅怡山长庆寺。三年卒。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林希逸所撰序。释子益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