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

白帝呼龙驾云旌,西上金天调玉烛。
九嶷耸黛凝不干,二水飞蓝健相续。
紫黄诏换鱼须竹,皂盖朱衫来作牧。
波神一夜收风湍,列缺先秋静林麓。
曾岩照水明朝旭,□□衝崖拥奇木。
山阁吟烟薄暮钟,酒旗拂雨临溪屋。
放歌身外光景促,短续人间片时绿。
金刀莫□□□□,□□长啸□□禄。
梨梅浆酸□才熟,□□新味□□□。
□笋樵素丝□明,□□□□□青玉。
□情去日无羁束,逸思凉飘绕烟谷。
言涉渌水纱裳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回看山下多麋鹿,浩叹□□□鸿鹄。
□来刁斗转分明,永夜公堂守幽独。
□□□□□□□,□金液下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一位官员(知州潘赞善)在朝阳岩远眺后回府办公的场景,展现了自然山水与官宦生活的交织。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神话色彩的开篇(前四句)
用"白帝(秋神)驾龙车""西天调日月"等神话意象开篇,将秋日山景写得气势磅礴——九嶷山青翠欲滴像凝结的黛色,两条江水如飞动的蓝绸般奔流不息。这种超现实的笔法让普通秋景瞬间有了仙气。

2. 官民生活的画卷(中间十二句)
• 官员形象:用"紫黄诏书""朱红官服"等细节展现官员的威仪,但"皂盖(黑伞)朱衫"又暗示其亲民形象。
• 山水之美:描写了晨光中的岩壁、薄雾里的山寺、雨帘中的酒旗等动态景致,特别是"波神收风浪""闪电静山林"的拟人写法,把自然力写得温顺可亲。
• 生活情趣:提到酸梅汤、鲜竹笋等山野饮食,以及"短续人间片刻绿"这种对短暂秋光的珍惜,充满生活气息。

3. 仕隐矛盾的收尾(后八句)
通过"无羁束""绕烟谷"等词流露对自由的向往,但"永夜公堂守幽独"又表明职责所在。最后"金液(仙酒)"的缺失,暗示修仙理想与官务现实间的矛盾。

艺术特色
- 色彩浓烈:黛山、蓝水、朱衫、皂盖等构成油画般的视觉冲击
- 动静结合:飞流的江水与静立的山寺形成张力
- 双重身份:既写官员威严,又透露文人雅趣

现代启示
这首诗生动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矛盾——既享受仕途的体面,又向往山野的自由。其中对秋光美食的细腻描写,提醒现代人:再忙碌也要学会发现身边转瞬即逝的美好。

郭昭符

郭昭符,太宗雍熙初以太仆寺丞通判永州(清嘉庆《零陵县志》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