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竹摇清影罩(zhào)幽窗,两两时禽(qín)噪(zào)夕阳。
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罩幽窗:竹影笼罩而使窗前幽暗。两两:成双作对的。时禽:泛指应时的雀鸟。噪:聒噪、吵扰。
谢却海棠(táng)飞尽絮(xù),困人天气日初长。
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谢却:凋谢、谢掉。絮:柳絮。困人天气:指初夏使人慵懒的气候。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使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注释
罩幽窗:竹影笼罩而使窗前幽暗。
两两:成双作对的。
时禽:泛指应时的雀鸟。
噪:聒噪、吵扰。
谢却:凋谢、谢掉。
絮:柳絮。
困人天气:指初夏使人慵懒的气候。
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了。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郁郁寡欢的心情。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真是绘声绘色。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谢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慵懒氛围,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季节变换的微妙感受。
前两句用动态画面拉开场景:竹影在幽静的窗前轻轻摇晃,成对的鸟儿在夕阳下叽叽喳喳。这里"竹摇清影"和"时禽噪夕阳"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视觉上的竹影婆娑,又有听觉上的鸟鸣热闹,让人仿佛置身那个闲适的午后。
后两句转向季节更替的细节:海棠花凋谢了,柳絮也飞尽了,这正是春去夏来的典型特征。最后点出主题:随着白昼变长,这种暖洋洋的天气特别容易让人感到困倦。一个"困"字精准捕捉到初夏特有的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氛围。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巧妙传递出诗人对初夏既惬意又略带倦怠的复杂感受。这种通过具体景物表达抽象情绪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读这首诗,我们不仅能看见初夏的景色,更能体会到那个季节特有的温度和气息。